在磨难中成长 从磨难中奋起
——一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湖南日报评论员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坚定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提供了根本遵循。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个“最”叠加一处,印证着疫情的凶悍。但经过艰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危难之时、大考之下,世界再度见证了“中国精神”所蕴含的坚不可摧、愈挫愈勇的力量,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防控重大疫情,既是实力的对垒,更是信心与意志的较量。面对疫情,中华民族迸发出了惊人的能量。神州大地一盘棋、举国上下齐奋起,从“过节模式”快速切换为“战时状态”。“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白衣战士勇敢逆行;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短时间拔地而起,到众多“方舱医院”快速投入运营;从联防联控到群防群治……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中,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百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战胜疫情作出努力。
“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98大洪水、03非典、08冰灾、汶川强震……不到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刻度上,中华民族在一场场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奋起,一代代中国人在磨难中成长。“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如此评价中国战“疫”的组织力、执行力、行动力。回望历史,每次大考之后,是力量的拔节生长,是精神的淬火成钢。
但是,全胜尚未来临,战斗仍将继续。艰苦鏖战一个多月,一些参战人员难免出现疲劳状态、产生厌战情绪;作为这场较量的“副产品”,有的人谈病毒色变,总觉得身边危机四伏;有的对能否彻底战胜病毒信心不足;有的担心周边国家日趋加重的疫情会对我们形成“倒灌”;更多的人对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忧心忡忡……这样的情绪可以理解,但大可不必。对此,不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我们每一个人也要坚定信心,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
如此严重的疫情,长时间如此严格的管控,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一定冲击,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坚决落实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八条措施,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一定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从湖南来说,疫情防控积极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确诊病例“新增数”连续多日保持在个位数的低位,23日、24日都出现了“无新增”,治愈率明显提升,全省已无高风险地区,78个县市区为低风险地区。谋划早、措施实,企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经济社会活力正逐渐复苏。当然,我们决不可麻痹大意、松劲松懈,要增强忧患意识,筑牢底线思维;要一鼓作气,务求完胜。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经磨历劫,百炼成钢。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就一定能彻底战胜这场疫情;尽管有疫情的干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决不会因为一次疫情而迟滞。
咬紧牙关 务求全胜
——二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湖南日报评论员
刚刚过去的这一个多月,注定会长久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病毒肆虐,疫情汹涌,危机骤降,大考来临。值得欣慰的是,经过艰苦努力、付出巨大代价后,目前疫情防控终于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
全国人民都在盼望,早日战胜疫魔,恢复繁忙充实的工作、重享宁静祥和的生活。
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的,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这个时候,一切的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一切的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都是要不得的,都将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前功尽弃。
如果我们此时松劲松懈,导致疫情反弹甚至逆转,如何对得起这一个多月付出的巨大努力?如何对得起日夜奋战乃至以身殉职的医护人员?如何对得起不幸罹难的两千多名同胞?
每一个湖南人,看到我省病例连续的“无新增”,出院人数一天天增加、存量病例一天天减少,都舒缓了高度紧绷的神经。但省委要求,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越是形势向好,越要“反弹琵琶”,防止和克服松懈松劲、疲劳厌战情绪。越是接近胜利,越要善于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防止各种“万一”和意外,小心“阴沟里翻船”。要继续坚持“网格式管理、地毯式排查”,压实社区(村)、厂区、园区、商区、办公区等防控责任,落实体温监测、人员筛查、食堂就餐、避免聚集、车间和集体宿舍管理等各项工作,把防控工作抓到点子上、关键处,确保防控措施全面覆盖、不漏一人。
做好当下的疫情防控工作,关键在抓紧,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疲疲沓沓、拖拖拉拉,只会贻误军机;要害在抓实,敷衍应付、作风漂浮,走走过场、报报数字,很可能务虚功而招实祸;功夫在抓细,细节决定成败,心细如发才能间不容发。我们要再回头、再过细:人海茫茫,筛查排查是否没有“漏网之鱼”了?复工潮涌,防控措施是否完全到位了?流动增加,周边省份抑或国外境外的输入风险是否完全阻断了?特殊人群,是否都得到细心呵护了?病毒狡猾,治愈之后是否确保不会复发了……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抗击疫情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做好持续作战的准备。医者仁心、妙手回春,医护人员是我们的宝贝,是战胜疫病的希望所在。要高度重视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关心、爱护,把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激励关爱举措落到实处,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鼓舞他们的昂扬斗志,让抗击疫情的“主力军”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当前湖南的疫情形势,与疫情高峰期有很大不同,因此防控策略也应该有所变化。要落实分区分级的差异化防控策略,湖南所有县区都是中风险和低风险地区,既要防松懈防反弹,又要防过度防偏颇。要适应复工复产、恢复生活秩序的需要,再也不能采取让人待在家里不出门、让经济社会停摆的方式来搞防控。这考验我们因势而变的智慧,也考验我们精准施策的能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而失败,往往来自于接近成功时的松懈。我们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和病员救治,务求完胜,以竟全功。
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
——三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湖南日报评论员
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这一重大判断,为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增添了信心、注入了力量。
当前,我们的确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一边是防控不能松懈,一边是发展不能停摆;一方面疫情防控不能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另一方面复工复产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前功尽弃:这是典型的双重目标、两难选择。如何变“两难”为“两全”?出路就在两手抓、弹钢琴,做好统筹兼顾文章,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这种秩序,是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的秩序。“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湖南大部分县区是低风险地区,要坚决做到“全面恢复”;小部分县区是中风险地区,要记住“有序”二字。
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要瞄准目标,抓住重点。
先进制造业是湖南经济的脊梁,大型骨干企业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保证关键领域、骨干企业正常生产,就稳住了湖南经济社会的大局。而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也关系着国计民生、千家万户,必须尽快恢复活力。关键是畅通“大动脉”、疏通“微循环”,打通人流、物流堵点,确保上下游供产销对接、产业链和供应链运转畅通,强化稳就业举措,保证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
农业是保持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稳住农业就是稳定了基本盘。湖南是农业大省,春耕在即,农时紧迫,要推动农资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等堵点,做到防疫耕作两不误。
最大的压力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疫情持续,打乱了决战决胜的节奏,增加了推进难度。要充分评估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以周全的方案、更周到的服务,推动“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落细落实,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上,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成果。
政策保障“稳”,复工复产才会“安”。“春雨贵如油”,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已密集出台各种助产惠企政策,必须尽快将政策红利让企业可感、可用,让大家都享受到“及时雨”的润泽。
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往往在于快人一步,要的是先见之明、先行之速。天上不会掉馅饼,坐在家里等不来奇迹,必须去“抢”。抢抓机遇,抢到订单,抢上项目,“抢”到人工。
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还要有对市场风口的敏锐把握。受疫情影响,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山重水复”之时,能不能迎来“柳暗花明”,就看能不能加载新模式、激发新动能。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强大的抗压性。一部近现代史,就是一部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历史;新中国70年,虽然遭遇一场场封锁围堵、一次次灾害来袭,但也一次次化危为机、走出生天。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心志不移,阵脚不乱,奋斗不止,就一定能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
——四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湖南日报评论员
“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不靠得住。”抗击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这样的关键时刻。
疫情不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党员干部责任与勇气、初心与使命的检验。时下,战“疫”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任务,夺取“双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向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增强“四心”的根本要求。
必胜之心是前提。大敌当前,大战方殷,如果被困难吓破了胆,左躲右闪,甚至临阵脱逃,怎能打胜仗?!必须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信念,拿出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的大无畏革命气魄,勇当先锋,敢打头阵。干部有信心,群众也就有力量。
责任之心最重要。当病毒肆虐之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守一方土地就要保一方平安,有多大权力就要尽多大责任。湖南这场战“疫”,我们看到,无数医护人员逆行而上,白衣出征,尽到了救死扶伤的职责;无数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现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很多、任务繁重,同样需要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完成全年发展目标尽心竭力。
仁爱之心最宝贵。“仁者爱人”,共产党人就是当代的“仁者”。生命重于泰山,何谓“以人民为中心”?怎样“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能只挂在嘴上,而必须落实到行动上。疫情尚未解除,不少患者还在救治之中,一些群众就业、收入都受到影响,基本生活面临不小困难。我们要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守护者,照顾好患者特别是有亲人罹难的家庭,关心抚慰特殊群体,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
谨慎之心不可少。决胜的拐点还未到来,前路的艰险难以预知;越是鏖战良久,党员干部越要沉得住气,保持定力,对风险因素有底线思维,对解决问题一抓到底。越是形势向好,越要“反弹琵琶”,防止和克服松懈松劲、疲劳厌战情绪,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狠抓工作落实,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工作本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叮嘱。不抓工作落实,一切都会落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空前严重的疫情教育了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盲目乐观,什么时候都要如临如履、见叶知秋。烈火炼真金,逆境试强者。湖南的疫情防控实践表明,很多党员干部本领高强、很有办法,但也暴露出一些党员干部存在本领不足、能力欠缺的问题。我们应当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在大战大考中补足短板,增强能力,适应党和人民的要求。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各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在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大力褒奖、大胆使用,火线入党、战场提拔、表彰嘉奖,都可以有!对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对紧要关头当“逃兵”的要就地免职。只有树立“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优者胜,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才能确保党员干部的忠诚度、战斗力。
文章评论